close
『進補』的觀念是要依據體小兒體質狀況來調理,而不是依據藥物神奇的功效來決定。換句話說,即使藥物有神奇療效,也不見得適合每一個小寶寶的需要。
小寶寶每一階段的發育狀態都不同,所需的營養和物質自然有所不同,應多方面的攝取和補充食物,而不是單靠某一種藥物就能維持或改善體質狀態,因此均衡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活動是一切健康的基礎。
然而,若是平時小寶寶體質比較虛弱且腸胃功能不好,如:容易腹瀉或是便秘的話,是可以藉由中藥來調理以平衡免疫力,中醫強調一種防患未然的治療觀念,目前已有許多臨床報告發表在國內外期刊上,顯示出中藥有獨特調節人體免疫力與促進腸胃吸收的作用,如:黃耆、黨參、紅棗、山藥、白朮、茯苓等中藥,如果加上適當的配方和組合,則可以凸顯其調節免疫系統與健胃整腸的功能。但是,中醫處理這些體質虛弱與腸胃功能不好的小寶寶,不是像坊間所謂的一昧服用補氣、補血、顧身體的中藥,而是應該考量小寶寶的生理和體質狀況來用藥才對,並且要家長 和中 醫師之間互相配合,才能收到極佳的效果,讓小朋友遠離疾病侵害。
建立正確使用中藥概念,而不是聽說中藥的神奇療效就盲目嘗試,提供您參考。
附註:2003年四月份『嬰兒與母親』雜誌,其中p46-60,有一篇相關的專訪文章,談論:『寶寶服用中藥的注意事項』,提供給參考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