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永明 主治醫師



    俗話說十男九痔,在臨床經驗中,女性的病人也不在少數,有時甚至比男性還多,可見痔瘡是令人困擾不已的現代文明病。痔瘡的造成,與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,現代人因工作繁忙,許多上班族整天坐著辦公,或是孕婦懷孕後期因生產用力過度,使得肛門內外的血管循環不良,引起靜脈曲張,這就是所謂的痔瘡。



    痔瘡視其發生部位,可分為內痔與外痔和混合痔三種。外痔可以看得到、摸得到,而內痔輕微者隱藏在直腸內,看不到、摸不到,只有較嚴重者,才會下墜露出肛門外。痔瘡初期,患者會覺得肛門癢、便秘,或要用力解大便,偶爾會發現大便有血。嚴重的時候,會覺得解不乾淨,上完大號還想再上,在肛門摸到腫塊,或是大便時大量出血。一般人發現大便有鮮血,總擔心會不會得到直腸癌,因此會去看直腸外科或一般外科醫師。醫師會戴上手套用手指檢查肛門與直腸後,如果有需要,會使用肛門鏡或安排直腸鏡檢查。一般西醫處理方法,針對局部症狀,會給予痔瘡塞劑或藥膏,並建議病患坐浴在充滿溫熱肥皂水的臉盆內。病情嚴重者,需要手術治療,方式有開刀切除、綁橡皮筋、局部注射硬化劑、冷凍、紅外線、雷射等。



      痔瘡共同常有的症狀包括有:
(一)解便疼痛
(二)解便帶血
(三)解便時出現痔瘡脫垂
(四)肛門搔癢感
(五)便秘。
     
若出現上面一些症狀即應該馬上請求中西醫的治療。



中醫如何調理,避免痔瘡發生,可從幾點著手:



(一)保持心情的愉快,有規律的生活,避免過於忙碌及熬夜。



(二)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。



(三)定時定量地進食。



(四)減少或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攝取(如:咖啡、酒精、濃茶、花生、過辣的食物等等)。



(五)多攝食高纖維蔬菜水果(如:芹菜、高麗菜、木瓜、香蕉、糙米、菠菜、玉米等)。



(六)是當地進行肛門坐浴(每天一次,約十五分鐘)。



中醫治療痔瘡方法,依據症狀表現,可簡單分為實證或虛證兩種:



1)若肛門墜脹疼痛,裡急後重感,排便不爽,伴有出血,便硬難出,脈數有力,苔黃燥等見證,則為實證,治療以清熱瀉火為主,處方如:乙字湯、潤腸丸、涼血地黃湯等隨證加減。



2)若痔瘡脫出久久不回,面色萎黃,脈弱無力,肛門口無灼熱感,則為虛證或氣陷,治療可用升提之法為主,處方如:補中益氣湯或升陷湯等隨證加減。



     一般經過中醫治療一段時間後,症狀緩解且痔瘡也不易再發作,惟仍要配合上述幾項中醫調理方法,則從此不再有難伸了。



註:本篇文章已經發表在 鹿港時報 欲轉載者 煩請來信告知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nas5728 的頭像
    Dnas5728

    生活中醫之家

    Dnas57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