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小兒多汗問題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討論。


(一)生理性多汗(二)病理性多汗。


(一)生理性多汗:一般而言,小兒比大人易出汗,汗是由皮膚汗腺分泌,汗腺是人體皮膚調節體溫的重要結構之一。小兒時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,平時活動量大,尤其是嬰幼兒皮膚含水量較大,皮膚表層微血管分佈較多,所以由皮膚蒸發的水分也多,此外小兒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,即使晚上易出汗,這是正常現象。這種小兒多汗可以找到誘發的原因,如衣服穿得過多、過度的運動、天氣太熱或是吃了辛辣刺激性食物等,如果能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,則多汗的狀況就消失了,這一類型的小兒通常健康狀況良好,很少發現有其他代謝性疾病。


(二)病理性多汗:小兒由於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過多,表現為安靜時或晚上一入睡後就出很多汗,汗多可弄濕枕頭、衣服,稱之為病理性出汗。由於此種多汗病因複雜,常是由許多種疾病共同作用出現的症狀,因此,必須小心且謹慎診斷出小兒多汗的相關疾病,找出病根,才能有效地治療小兒多汗症。


  父母平時可以藉由下面幾個方面來觀察小兒多汗的發生原因:


(1)多汗出現的時間:如活動性佝僂病多數是在晚上睡後多汗,深睡以後汗液逐漸減少;結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則為通宵多汗,即是中醫所說的『盜汗』;空肚子時多汗應考慮低血糖症;蹲下突然站立起來時多汗應注意腦部暫時缺血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。


(2) 多汗與症狀:小兒多汗時伴低熱、食欲減退、消瘦等,應懷疑結核病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;多汗伴遊走性骨關節腫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狀,應注意風濕病。


(3) 多汗與年齡:如嬰幼兒多汗,應注意活動性佝僂病;年長兒多汗應特別注意結核病、風濕病和寄生蟲感染等。


(4) 多汗的部位:全身性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風濕熱、低血糖症、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引起的;身體的一側多汗則可能有腦部病變;頭部多汗多見於佝僂病。


   中醫治療小兒多汗一般可分為三大類:


1表虛不固:指小孩體質虛弱,頭和肩部特別多汗的現象。臨床上可以見到小孩的臉色比較蒼白,而手腳也會比較的冰冷。治療的方法是益氣固表,以補氣為主,常用處方為玉屏風散(黃耆、白朮;防風)。


2營衛不和:換句話說是營氣衛氣不足所造成,臨床主要是罹患各種急、慢性的病症後才會出現,這種情形容易導致小孩全身無故出汗,並因此精神疲倦,而且可能帶有出現身體出現低熱,胃口不好等症狀。治療的方法必須找出原因,常用桂枝湯或是黃耆桂枝五物湯來治療。


3氣陰虛弱:一般稱為『盜汗』,也就是睡覺時無故出汗,汗多醒後哭聲無力的現象。患有這種多汗症的小孩往往是瘦弱型的,而且心煩少眠,手腳心也會比較熱,治療上以甘麥大棗湯為加減方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nas5728 的頭像
    Dnas5728

    生活中醫之家

    Dnas57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